第十六世王雍公(王連公三子),字光遠,諡長芳,生於清乾隆己亥年,卒於咸豐庚申年,享壽八十有二,時任「鄉大賓」,即所謂鄉飲大賓。
「鄉飲大賓」即地方士紳耆老,在清代時相當於八至九品官階,具有調和鼎鼐地方事務的功能。在封建晚期的明清時代,民衆把治家有方、內睦宗族、外和鄉里、義舉社會、具有崇高社會威望之人推薦爲鄉飲大賓。
清代之地方士紳耆老備受禮遇,因係當地有名望、閱歷豐富者、富豪或知識分子,受到當地百姓之敬重與依賴,也是執政者極力拉攏之對象。
按「清會典記」記載:「清初,每歲由各州縣遴訪紳士之年高德邵者,一人為賓,次為介,又次為眾賓,詳報督撫,將所舉賓介姓名籍貫造冊報部,稱為鄉飲耆賓,又稱為鄉飲大賓。倘鄉飲後間有過犯,則詳報褫革,咨部除名,並將原舉之官議處」。
故榮任「鄉飲大賓」者,通常會獲頒「齒得可風」或是「德高望重」匾額,有此頭銜之家,會將匾額懸掛於門楣或正廳明顯處以示榮譽。
按:
「飲」為古代嘉禮之一,指鄉飲酒禮,鄉飲酒禮是中國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種重要官方禮儀活動,此飲酒禮起源於宋代,盛行於明清。這種以宴飲為形式的禮儀,要求各府、州、縣行政長官代表朝廷,親自到場參加,表示對宴請賓客的尊重,同時彰顯禮儀的隆重。被邀請參加鄉飲酒禮的賓客均為當地身家清白、齒德具尊的耆老鄉紳。
《後漢書‧李忠傳》:「春秋鄉飲,選用明經,郡中向慕之。」
《北史‧邢卲傳》: 「更明古今,重遵鄉飲,敦進郡學,精課經業。」
清‧趙翼《重游泮宮》詩:「舉觴應喚新先輩,鄉飲慚叨舊大賓。」
道光版《晉寧州志》記載,在鄉飲酒禮中,主人與大賓象徵天地,僎介則象徵陰陽,三賓(大、僎、介)又像徵日、月、星三光。